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举行
2016年11月11日 来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2016年11月11日

11月10日下午,2016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主楼后厅举行。副校长薛其坤、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希等出席答辩会。来自精密仪器系的张晓声,热能工程系的刘一锋,社会科学学院的许弘智,数学科学系的李阳垟和交叉信息研究院的陈立杰等15位候选人从38位申报人中脱颖而出,站上答辩的讲台,先后分享各自的成长经历,展示充实而惬意的清华时光。

答辩现场。 记者苑洁

“做光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造国家所需最精密的仪器,成为一名纯粹而优秀的‘工科男’”,这是精32班张晓声的目标。大一时选修高难度的“现代光学导论”课程,张晓声打开了实验室的大门。从第一个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成果——飞秒激光高精度测距,到仅仅23天即被SCI期刊《光学期刊》(Optics Letters)录用的科研成果,张晓声在科研道路上精益求精,要让科研成为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诗意而美好。

数32班的李阳垟因为一本《什么是数学》与专业结缘,三年选修了超过100学分的数学专业课且学业成绩总排名年级第一,“永远坐第一排”是他给介绍人肖杰老师留下的深刻印象。在他的数学之路上,有华人数学本科生最高端竞争——丘成桐数学奖个人全能金奖等4项大奖的荣誉,也有稍迟一步到达顶峰,看着其他研究者摘取“皇冠”的遗憾,但他始终保持好奇。李阳垟说:“在未来,我要花一生去挑战自然留给人类的谜题,去探索大自然最惊人的奥秘。”

本科期间赴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交流,发表4篇SCI及国际会议论文,1次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独立完成3篇共计58页、16000词的英文学术报告,斯坦福教授评价“祎蕊一个暑假的研究成果远超过斯坦福很多研究生一年的结果,甚至更多。”——这是机械33班张祎蕊交出的答卷。她是答辩会上唯一的女生,心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她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像一场旅行,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华红和国防绿是我身上最骄傲的标签。”新法3班刘哲铭的宣言赢得满堂掌声。他成绩优异,是新闻学院连续3年年级排名第一的学生;他积极投身班集体建设,担任团支书、党支书,获得了北京市先锋杯团支部等一系列集体荣誉;他热爱新闻行业,进行了百余次采访写作;他立志献身国防事业,深入研究现代军事传播体系建立,期望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刘哲铭始终努力成为一名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清华国防生。

无32班的张元生在台湾,随父母来到北京,是2013年全国港澳台联考清华录取考生的第一名,现已发表4篇SCI期刊论文,2篇EI国际会议论文。作为一名台湾地区的学生,他在全国两岸交流规模最大的组织“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担任台湾地区学生联络人,参与筹办了两岸青年创业论坛,并作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台湾地区学生观礼嘉宾代表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

“有人说特奖答辩是诸神之战,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成绩不是神迹,是每一位清华同学只要多做一点,就能够实现的清华梦。三年前我在台下看答辩,从没想过自己能站上这个舞台。我们可以,大家也可以!” 力3班李逸良如是总结自己的成长道路,激励学弟学妹们激流勇进,也为答辩会画上圆满句号。

薛其坤院士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特奖答辩会是清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与光彩,重在参与,重在锻炼。同学们的精彩答辩反映了清华学子优秀的品质、杰出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薛其坤逐一点评了每位候选人精彩的表现,对同学们的的科研创新、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给予了高度赞赏,并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在两个小时的答辩中,作为老师,他完全沉浸在与当代最优秀的清华学习共同成长的巨大喜悦和自豪感中。同学们都是很有特色的优秀学生,代表着清华的未来,甚至中国的未来!

张希院士寄语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实事求是评价自己取得的成绩;尊重前人的工作,尊重导师和合作者的贡献。他为15位特奖候选人喝彩,认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报告和流畅精准的表达展现了自信与潜力,具有了优秀的习惯。1987级校友、清华校友科技、媒体和通讯(TMT)协会秘书长、厚德创新谷合伙人邓永强作为80年代校友,看到90后年轻校友的成就,充分感受到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环境,希望候选人发挥榜样的力量。

部分师生、校友通过学堂在线、学生清华平台的同步直播观看了答辩会。(记者李婧

背景介绍: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近年来,该奖项每年奖励表现最突出的二十名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十名,研究生十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应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同学,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