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 简体版繁體版
简体版繁體版
台湾人在大陆:两岸交流 乐趣无穷
2021年03月24日 来源:两岸青年
两岸青年 2021年03月24日

成长的过程中,偶尔会接触一些来自大陆各地的人们,不论是赴陆学习的阶段,还是陆生来台交换,抑或是在外地和他们相遇,都能碰撞出许多有趣的故事,近15亿的人口,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今天就来分享那些我曾经经历过的有趣故事吧!

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提供那种四人一间的学生宿舍,每个人都会分配到一张上下层的床位,下层是可以读书学习的桌位,而上层则是可以睡觉休息的床铺。大家几个室友常会邀一起打游戏、一起虚度光阴、一起耍废、一起做个只会呼吸的肥肉、一起喝着快乐水,当快乐肥宅的日子还是很快活的。

就在一次大家玩得尽兴的时候,忽然高雄来了个5级有感地震,九楼的宿舍晃起来还是很high的,这下游戏不只有立体环绕音效外,还增加多情境深度体感震撼。就在大家打得兴奋之时,隔壁床位的陆生同学一个走位、一个健步,全身赤裸只穿一条内裤的他,使用武林失传已久的绝学——乾坤大挪移,瞬间从他上层的床铺,跳个斜对角出现在我们几个下层打游戏的同学桌位面前,地震、地震!我们要不要跑?看来5级的震撼感就足以让他紧张得如此「草」容失色,似乎不去传统庙宇收惊拜拜几回,飞走的三魂七魄估计难以招回,晚上还要做个噩梦几回。

但是台湾原本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加上受到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及太平洋海板块互相挤压的影响,导致我们从小就跟地震为伍,最熟悉的天灾里面,台风和地震肯定排得上号,一年到头不给他蹦迪、进pub high个几下,好像很对不起自己身在台湾一样、非常地不真实,所以这次的地震对我们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但是我们的枪战排位争夺赛也因为这个陆生朋友的神支援而走到游戏的尽头,事后我们也跟他开玩笑地说:在台湾发生地震根本不用跑,因为大一点的规模你也跑不了,小一点的规模你也不用跑,大家该吃吃、该喝喝,继续手头活就好,而这件事情也让我至今回味无穷。

后来攻读硕士的时候,我决定赴陆求学,感受一下内地知识的风和第一学府的文艺殿堂,当然,在学过程也闹出不少笑话、捅出不少篓子,从此十分同理那位内裤同学的心境,就来分享几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吧!

在台湾和大陆有很多用语是不一样的,比如:奇异果与猕猴桃、樱桃与车厘子、地瓜与红薯、警察与公安、优格与酸奶、洗面乳与洗面奶、软件与软件、芯片与芯片、行政楼与写字楼、沐浴乳与沐浴露、可乐与快乐水、捷运与地铁、行动充与充电宝、插座插排与插线板等,而这些不同的用字遣词也会闹出不一样的笑话。

我发现大陆朋友总喜欢叫我「小伙」或是「精神小伙」,于是我觉得「小伙」这词,估计是朋友间比较亲暱的称谓,用在比较熟稔的朋友和伙伴身上,在一次需要找人共事的工作项目上,我找了一个挺有责任感的小姑娘帮忙,大家忙了2-3个钟头才把工作完成,谢啦!辛苦你了,小伙。这句话就这样随口而出,那位小姑娘下意识地看我一眼,老实说,我还真没有意识出来,后来听另外一个朋友向我转述后,我才知道原来「小伙」只能用在男生身上。

我发现大陆人喜欢把手提计算机以笔记本称呼,而且几乎没有人会说手提计算机、笔电这类用语,所以在一开始实习的时候,别人因为没有计算机权限或是为图方便跟我借笔记本时,我总反应不过来,甚至一开始还直接跑去拿自己的纸质笔记本给人家,以为人家需要我的会议记录或是工作笔记之类的,结果递到人家手上时,还会让人一脸问号,幸好现在已经比较适应笔记本这样的叫法了。

在台湾,花生的台语叫土豆,是那种干旱地在种的作物,剥开壳皮吃果仁,黑金刚花生搭上一壶阿里山茶,般配绝了!金门一带的花生糖特别有名,和高粱酒、菜刀齐名,贵为金门三宝,是观光客来返必带的伴手礼之一,但土豆这词平常却很少见,因为台语和闽南语基本相仿,都是没有文字表征的一种口语,所以土豆比较象是大家说话会用到的声音,在写字上,大家还是以花生称之。第一次来大陆山西刀削面馆吃饭,琳琅满目的菜单顿时不知道该点什么,「土豆丝拌面」这词看起来很熟悉呀!应该是把花生切成丝然后拌面吧!就是这么回事我告诉自己。然而,此土豆非彼土豆,土豆在这里是马铃薯的意思,真是有意思。

文字是没有温度的,他没有情感的依靠,所以往往需要自己揣摩别人的心思,才能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有次在帮学长清点准备出货的商品,学长传来个微信:别混了,还有事要做。这句话一传来,我立马恼火起来,我认真干好自己的活,哪里混了?于是我传了一堆大道理给学长,什么鸡汤文、劝世文、什么经典语录、静思语录,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义不容辞的挑选出来纠正他,后来才知道会错意了,原来学长的别混了,是别把出货的品项搞混,否则之后大家还有事情等着收拾的意思,而我以为的混,是台湾表示混水摸鱼的意思,表示工作不上进的意思,好吧!我尴尬地硬着头皮道歉去。而这些糗事也都是生活上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是却也让我的生活更有色彩与乐趣,我才知道原来交流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对我而言,大陆实在是个有趣又可爱的地方,台湾人喜欢用「嗯」来表示对人的答覆,而大陆则偏好用「诶」,当有人跟我说「谢谢」或「对不起」时,以前的我会用「不会」和「没关系」来回应,但是现在的我却把「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时不时就带上儿化音或在句子的最后加上一个「呗」,不但改变说话的口吻外,连以前的习用语或是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上的词,全部都在生活上发酵。碰瓷、中(肿)不中(肿)这类用语我竟然开始使用起来,台湾人习惯用的「讨厌」,我还可以举一反三,来个「小样」、「损伞」、「损出」错综以抽换词面。在台湾没人在叫「小姐姐」,但是叫「小姐」却十分正常,这是一种礼貌性的称谓;在大陆你可以叫「小姐姐」,也是一种对年轻女孩的赞美,但是你敢叫「小姐」,估计就是皮痒找打的份了。

生活就是一种交流,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人生,我喜欢两岸间这样的不一样,也喜欢两岸间彼此的一样,希望往后的日子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在两岸交流、能够自己用心感受其中的乐趣,也祝福各位在异地交流的朋友们,不要因为不懂而不敢,做中学、学中做,就是因为你不懂,才有犯错的本钱,希望我们都能更加了解彼此。(黄悦轩/北京大学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