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状况怎样不知道,但北京肯定是目前我在大陆的生活里面,待得最久的地方,在这生活的三年里,家人感觉我都快活成地道北京人了,说话还很有北京官老爷的那个范儿(味道)在,慢慢融入的过程或许需要些时日,但是在台湾朋友的眼中却仿佛是弹指间的事一样,哎呀!你以前说话不是这样的,怎么一回来京片子操的流利,讲的还如此利索(流利)LER?(了儿快读)斯哥儿(SKR我也不知道何时流行起来的语尾助词)。我知道他们是基于往日好基友的感情上在怼(嘴)我,所以我也就跟他们打闹带过,但说真的,我自己也有感觉到大陆人说话的模式正在我身上渐渐发酵,很多念法也是怪有意思的,比如:“艘”、“酵”、“埠”、“角”等字,我们都念一艘(sao)船、发酵(xiao)、港埠(fu)、主角(jiao),但是在这里却不是这么个说法,导致我在电脑拼音的时候吃了不少亏,如果拼法一样,只是语调的声音不同,那其实还好,只要稍动一下鼠标(滑鼠)就找得到自己要的字词了,但是如果整个念法都不一样的,那么就会遇到打了好阵子都找不到自己要的词,当然打字也是一样的,两地因为繁简有别,就算已经待了三年之久有时候还是要想一下是不是这个字、用的词对不对,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在这里生活的小故事吧!
在读硕一的时候,偶尔会跟室友一起去食堂(学餐)吃早点,学校的早餐比较中式,和台湾那种卖得琳琅满目的早餐店比起来,确实选择性少了点,我很喜欢吃台湾早餐店里面的法国吐司,就是那种将吐司涂上一层蛋液,拿去半煎炸以后,再涂上一层美乃滋和肉松的美味,咔啦鸡腿总汇三明治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配上一杯非常不健康的奶绿(用奶精做成的奶茶)或是超甜的咖啡,整个早上元气满满,但是因为学校的食堂没有这样的选项,所以就选择比较中式的肉饼和豆浆当早点,据说台湾的豆花在大陆就叫豆腐脑,刚好食堂的早餐供应板上写着豆腐脑三个大字,于是天外一笔的我,顺手点了一碗来尝尝,服务员打捞着桶里的豆腐脑,嗯~,到这里还挺符合我的既定立场,接着服务员竟然勺起一堆看起来黏答答像羹的东西就要往里面浇,顾不得那么多,立马叫停服务员手边的动作:不好意思,麻烦给我一碗什么都不加的豆腐脑就好,谢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人都吃咸味的豆腐脑,而我印象里面的豆花,是像台式刨冰一样的,可以在上面加满各种配料,如:花生、绿豆、红豆、珍珠、芋头、粉条、汤圆和脆圆等,最后会加上一匙甜甜的冬瓜糖,好吧!这是我的不对,没有先打听好细节哪里不同,于是我默默走到旁边的佐料区,把喝豆浆用的大量白糖潇洒地灌进我的豆腐脑里,旁边的人估计也是各种傻眼吧!哈哈。但是我最近也慢慢接受咸味豆花的吃法,不得不说,还是挺香的,而且我也蛮喜欢喝疙瘩汤(就是鸡蛋、糖、面粉和水搅拌在一起的食物)和胡辣汤当做早上的开胃汤,尤其是那种零下22度的北京,喝起来真的是一个字,爽。
宿舍趴窝(因为疫情关系,不太往外跑)的生活里,我发现大陆的学生老爱往图书馆跑,而且一个比一个认真,在学生自制力的体现上,台湾小孩好像真的不如别人,我的学弟是个超级足球迷,他会为了看世界足球赛事的实况而8点躺床,为什么呢?因为时差会导致比赛在中国的凌晨开打,他可以凌晨爬起来看到早上三、四点,然后再接着学习,把原本该读书却用来睡觉的时间给补齐后再去补眠。另外隔壁几位室友,则是只穿着一条小内裤就在流理台前刷牙漱口(虽是个南方人,却活的像北方人一样潇洒,就像泡汤一样,大家都是一丝不挂的),准备打理好后去图书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也是大陆用的句子),我老感觉在图书馆会没有办法学习,而且还得起早去占位,到了图书馆,对面的人听歌晃脑、旁边的人转笔抖脚,时不时还有一对小情侣在你面前搭手走过,卿卿我我的仿佛世界只剩他两,我跟另一个台湾室友比较像,还是喜欢在家读书的小生活,但是或许他们的图书馆学习法跟我在台湾图书馆读书的印象有着非常不同的样子,所以还是尊重人家的选择吧!毕竟,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凡尔赛文学的意思,原来是种另类的揶揄调侃,我发现北大人真的把它发挥的玲离尽致,内卷这词也是后来才明白,这些同侪们真的是特爱嘴人,而且大家嘴起来还个个都不是人,十分有意思。
跟我一起来大陆读书的台湾同学,他们在北京的生活也是适应得挺好,其中一个同学超级爱手作工艺,常常用镭射雕刻机、3D打印机做一堆特别的小东西,比如:带工具小刀的手机壳、东京铁塔和北大纪念杯垫等,就连校门口的保安人员和宿舍管理员来查寝的时候,看到我们宿舍的配置都大感惊奇,仿佛一座小型加工厂一样,一次在打印树脂纤维的过程中,我问了同学:怎么还没打印好,好久呀!他说:没事,让子弹飞一会儿。
哇靠!这什么句子呀!还有这种说法,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一部大陆电影---让子弹飞,好样的呀,兄弟,这种用法都被你学走了。
我们学院有分好几个学苑,如:燕南、博雅和求知学苑等,像是学生自治会一样的概念,大家可以用选票的方式选出自己的苑长和文书等职务,学苑间也会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体育竞赛和电竞竞赛等,整个学苑会有一个指导老师辅助活动的办理,学校如果有什么公告,也会告知苑长,让苑长透过学苑这个平台转告大家,就像我是在燕南一苑一样,我们学苑的指导老师---林老师,也很关照我的生活,因为我们苑里面只有2个台湾人,所以偶尔会在开会结束的时候找我聊聊台湾的状况,问问现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得如何等;硕三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学校举办的挑战杯竞赛,我、两位学弟和一位同学组成一队报名,我们的指导老师---曹老师,也是帮助了我很多,或许是个缘分吧!疫情期间的来返、挑战杯竞赛的报名和毕业论文的开题审核等,都是他协助完成的,后来我们互相加了WeChat,他会在上面询问一些台湾现行的教育政策等,而我有事情也会在WeChat上留言请他帮忙。
当然,还有我的指导教授---罗老师,罗老师真的是个很有教学热忱的学者,一旦选修他的课程,我们就没有准时下课这种说法,从此和准点下课无缘,而且还会常常不定时的说要加课,常常传一些课件与文献到我们的群组里,要我们回去仔细阅读,下次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发表,疫情之前,甚至一周有开两次小组会议的时候,所以我们都常常看不完就硬着头皮上,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公司、帮助学生尽早与业界接轨,更加了解职场生态,并达成学校毕业的要求门槛,他会常常跑去业界拜访以前的同事或学生,希望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时候还会一路舟车劳顿地跑去南方签约,再一路风尘仆仆地跑回来上晚上的课,他这种疯狂的教育输出模式,连别专业系所的学生都认识他,在学生的眼里,他就是上课魔人,别系的学生晚上邀我打球,只要听到我还在上课,就知道肯定是他又加课了,而且他自己也很认真,只要没有他的课,他肯定就在办公室学习,常常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学生若有问题要问,直接去办公室找人就对了,真的还是蛮开心可以让这样的老师当做自己的指导教授,也谢谢他的付出。
前阵子回台湾找国中班导闲聊时,刚好遇到以前隔壁班的英文老师,我们聊了些以前一届毕业同学的上课糗事、大家现在的现况、以及这届的学弟妹等,老师们对于去大陆学习的看法,都觉得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大家一致认为能够去大陆学习,不但可以学习独立生活,还可以去磨练磨练自己,而且未来的市场就业机会更多可能是在大陆,那个英文老师也有问在大陆学习的生活状况和招生动态等,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在台湾想来大陆交流的学子们,对于大陆的学习风气和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作者:小王子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