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用户登录(高考   研招

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


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 1924 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 1959 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 1960 年 10 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 13 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88 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2 年 10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20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68个招生本科专业。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6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2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15个专业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9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1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4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拥有国家投资亿元,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主体完成封顶,二期建设工程进入启动程序,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2个。现有在册各类学生348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75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500余人、本科生15300余人、留学生近1000人、继续教育生9200余人。到目前为止,学校毕业生中已有9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50余人,博士生导师340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约80%,近9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54%的教 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8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名列部属高校前茅。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2009年,麦康森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1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0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1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9 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03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9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68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担任顾问、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受聘海大顾问、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10位知名作家受聘为“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学校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0多项,连续多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主持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5项;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77项。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十一五”以来,学校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51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出版发行。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6000余篇,截至目前,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3大学科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十一五”以来,申请发明专利691项,授权发明专利34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8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校百年前后,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一段时间,立足海洋强国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力争使学校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数据更新时间: 2011年3月16日)

                                       
     

周边环境

青岛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青岛三面环海、依山依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逶迤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的山、海、城相融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中国环境状况最好的城市之一。
  青岛是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和 8 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拥有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城市建设和发展目标: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具发展力、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海大,依山傍海,坐落在青岛市的风景区。鱼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海滨旅游区,登上学校的八关山,远眺美丽的汇泉湾、小青岛、栈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尽收眼底。浮山校区位于青岛高科园区,东临崂山,西接新市区中心,北依美丽的浮山,南向碧波万顷的大海。崂山校区位于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风景区。海大是中国“最养眼的十所大学”之一,“可能是国内大学具有西洋风格的最完美的建筑群,在毁灭性的新建筑风潮中,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风景如画。优美典雅、宁静舒适的环境和丰富多彩、魅力四射的校园生活,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